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唐诗大全 > 杜甫的诗 >

杜甫曾是皇帝近臣,什么性格原因,制约了他飞黄腾达?

作者:admin123来源:未知发表于:2022-03-07阅读: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且不说杜甫是否真的当过皇帝的近臣,就算他真的曾经是个近臣,那就一定可以飞黄腾达么?

事实上,杜甫从来没有当过皇帝的近臣。不管是在唐玄宗时代,还是在唐肃宗时代,杜甫都不能算作是皇帝的近臣。

什么叫做近臣,不是说你在皇帝身边工作你就是近臣,而是皇帝喜欢你,皇帝亲近你。这种境遇,杜甫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啊。

分析

自古以来,凭借写得一手好诗文而飞黄腾达的人其实并不多。或许你会说有个司马相如,可大家要清楚,司马相如除了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还擅长外交。

李白倒也曾经凭借诗作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成为了玄宗的近臣。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只要稍微有一点朝堂波动,李白就无法在朝堂立足。

纯粹的文人,对于古代帝王而言,其实就是一件装饰品。这件装饰品的价值在于帝王是否需要他,李白也好,杜甫也罢,他们都是这种装饰品。

 
  • 朝堂里有个李林甫

在唐玄宗中后期,想要出人头地,尤其是普通百姓,那基本上就是“难于上青天”。仅仅是朝堂里面的李林甫,就阻挡了所有人的晋升之路。

原本,天宝年间的唐玄宗,虽然已经志得意满,不再有当年的锐气,但他还没有糊涂。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帝王生涯更加完整,玄宗下诏天下,“通一艺者”可入京应试。

这一年,杜甫35岁。虽然已经不再年轻,可此时的杜甫也是有着锐气的。那时,杜甫笔下的诗都是什么“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锐气十足的杜甫,看到诏书之后,自然是积极来到京城应试。可结果却因为李林甫的存在,杜甫落选了。

 

李林甫为了打造“野无遗贤”的假象,在此次考试中没有录取一人。科举成为了闹剧,伤害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也伤害了杜甫的心。

从此之后的杜甫,也开始转投权贵门路,想要凭借着“行文”“干谒”得到权贵赏识,以此而步入庙堂之中。

遗憾的是,杜甫没能成功。如果他成功了,那遗憾的就是中国文学史了。杜甫的各种献赋,都没有能够让他飞黄腾达起来,不管他如何努力,不管他如何有文才,他都要为了生计而奔波。

杜甫的遭遇,可以归罪于李林甫。因为李林甫“野无遗贤”的闹剧,让读书人都断了晋升之路。同时也是因为李林甫,杜甫丧失了被唐玄宗“重用”的机会。

 
  • 因人获罪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曾被叛军捕获。后来杜甫从叛军手中“逃脱”,到凤翔投奔了唐肃宗。

彼时的唐肃宗,虽然说已经是皇帝了,但真心支持他的人并不多。杜甫能主动到凤翔投奔他,不管杜甫出于什么心态,唐肃宗也能“满足”一把。

唐肃宗任命杜甫为左拾遗。左拾遗,负责供奉讽谏、荐举人才的官员。更直白点说,左拾遗就是帮着皇帝查漏补缺的。

虽然拾遗这个官职只有从八品,可这对杜甫而言已经是“一步登天”了。而且,因为他是在唐肃宗最需要的时候投奔的唐肃宗,所以彼时的杜甫的确和肃宗有着不错的关系。

这个时候的杜甫就算虽然算不得皇帝近臣,但如果所有的事情能够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杜甫即便不能飞黄腾达,也应该会有个不小的职位。

可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个房琯案。房琯是肃宗时期的宰辅大臣之一,说没有能力吧,对他不公平。可的确房琯的能力不强,而且还得罪了不少人。

 

至于房琯案,其实就是房琯得罪过的人,甚至包括皇帝本人,对房琯进行的一次政治围剿。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当时李唐王朝,最上层的政治斗争。

这种事,按理来讲杜甫是没资格参与的。毕竟,一个从八品的官,想要参与到这种政治斗争中,那无疑于找死。

可杜甫偏偏要参与其中,他要“营救”房琯。这样一来,杜甫就算是得罪了肃宗。肃宗对杜甫也不再重用。

 
  • 文人参政的可悲之处

原本肃宗皇帝给了杜甫机会,只要杜甫能把握住,那将来的朝堂之上,或许真的有杜甫一席之地。

可杜甫却偏偏要参与到房琯案中,这就让他主动地丧失了机会。但杜甫为什么要参与此案呢?这其实是一个很让人迷惑的问题。

按理说,从杜甫与房琯各自的人生经历来看,二人也不应该有什么交际。你要说杜甫是房琯的朋友,那这是有点不太说得过去的。

唯一能够解释杜甫行为逻辑的,其实只有一点——杜甫欣赏房琯。可房琯真的值得欣赏么?

 

房琯这个人是一个复杂的人,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都有着不错的官声:

房公相玄宗,有劳于蜀,人咸服其节;相肃宗,作训于岐,人咸尊其道。惟正直慈爱以成于德。用是进退,所居而事理辩,所去而人哀号。

但有一点,也是房琯最大的问题,他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强。身为一个文官,房琯总想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关键是,肃宗也给过房琯这个机会。可房琯不争气,自己失败了。

就这一件事,房琯其实已经失去了肃宗对他的部分信任。而在此之后,房琯还因为个性问题,得罪肃宗身边的其他要臣。

从道理上讲,唐肃宗处理房琯是有充分理由的,没有人有必要去帮助房琯说话。可偏偏杜甫要帮助房琯。

杜甫之所以帮助房琯,无非就是因为所谓的房琯之“德”,也就是因为这一所谓,让杜甫根本无法看清朝堂上的政治形势,从而得罪了肃宗。

 

分析

杜甫到凤翔投靠唐肃宗,这一点的确让杜甫成为唐肃宗身边的臣子。虽然还称不上重臣、近臣,但起码有了与肃宗接触的机会。

可杜甫本人没有把握这个机会,他在房琯案中非要去营救房琯,从而得罪了唐肃宗,从此失去了肃宗重用。

至于杜甫为什么要营救房琯,其实也不是因为他正直、刚正,只是因为他看不清政治形势。作为一个诗人,杜甫其实从来都不属于庙堂。

猜你喜欢
  •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阴...

  • 白帝城最高楼

    白帝城最高楼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白帝城最高楼》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

  • 屏迹三首 其二

    屏迹三首 其二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屏迹三首 其二》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 琴台

    琴台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 草堂即事

    草堂即事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草堂即事》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雾里江船渡,风前径竹斜。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

  • 吾宗(卫仓曹崇简)

    吾宗(卫仓曹崇简)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吾宗(卫仓曹崇简)》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 壮游

    壮游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壮游》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

  • 白帝

    白帝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

  • 绝句六首 其六

    绝句六首 其六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绝句六首 其六》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