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日览镜·全文及赏析
立秋前一日览镜
【作者:李益】
万事销身外,
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
明日对秋风。
【鉴赏】
这首诗,应为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蕴身世感慨和人生体验,构思一精一巧,颇有情致。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若真是认定无望,反而会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子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种心情。
明天立秋,今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明以往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明天,奔向前程,该怎么办呢?他觉得明天恰同昨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明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无法超脱,也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冷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留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来表明该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头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遭遇和前途。
这些比喻,既明白浅显,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韵,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
洛桥 【作者:李益】 金谷园中柳, 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 一 陽 一 桥。 【鉴赏】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 一 陽 一 市)。大唐盛...
-
隋宫燕 【作者: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 宫花欲落旋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 几度飞来不见人。 【鉴赏】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荒 一 婬 一 嬉游、奢侈腐化的昏庸皇帝,他在...
-
边思 【作者: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鉴赏】 这首诗颇象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但它并不单纯描画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
-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作者: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 遣向邻房觅户钩。 【鉴赏】 唐代长安城东北角的长乐坊,座落着一处佛寺,寺内朱红...
-
写情 【作者: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鉴赏】 这首七绝以《写情》为题,描写了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情。 此诗所写的时间大...
-
从军北征 【作者: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由于注入了诗人自己的...
-
春夜闻笛 【作者: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 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鉴赏】 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谪迁 一 江 一 淮时的思归之作。 从李益今存诗...
-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鉴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表弟(...
-
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作者: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
-
上汝州城楼 【作者: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鉴赏】 这是一首登临抒慨之作。汝州,唐时属于都畿道,州治在今河南临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