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全文及赏析
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作者: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一交一 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样的历史内容。“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
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钅从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
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两句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异曲。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惧同工;“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两者感一情一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何等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现在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清人吴乔曾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鉴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表弟(...
-
上汝州城楼 【作者: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鉴赏】 这是一首登临抒慨之作。汝州,唐时属于都畿道,州治在今河南临汝县...
-
写情 【作者: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鉴赏】 这首七绝以《写情》为题,描写了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情。 此诗所写的时间大...
-
隋宫燕 【作者: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 宫花欲落旋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 几度飞来不见人。 【鉴赏】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荒 一 婬 一 嬉游、奢侈腐化的昏庸皇帝,他在...
-
边思 【作者: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鉴赏】 这首诗颇象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但它并不单纯描画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
-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作者: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 遣向邻房觅户钩。 【鉴赏】 唐代长安城东北角的长乐坊,座落着一处佛寺,寺内朱红...
-
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作者: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
-
从军北征 【作者: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由于注入了诗人自己的...
-
洛桥 【作者:李益】 金谷园中柳, 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 一 陽 一 桥。 【鉴赏】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 一 陽 一 市)。大唐盛...
-
春夜闻笛 【作者: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 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鉴赏】 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谪迁 一 江 一 淮时的思归之作。 从李益今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