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全文及赏析
登夏州城观送行
人赋得六州一胡一 儿歌
【作者:李益】
六州一胡一 儿六蕃语,
十岁骑羊逐沙鼠。
沙头牧马孤雁飞,
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
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
共送行人一杯酒。
一胡一 儿起作本蕃歌,
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
西向一胡一 天望乡久。
回身忽作异方声,
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
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
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
古来愁杀汉昭君。
【鉴赏】
夏州,唐属关内道,治所在朔方,即今陕西省靖边县终界乡白城子,东距长安一千五百余里。这是诗人在德宗建中二年(781)从军朔方后,登上夏州城楼,观看欢送征人回内地之作。诗歌的核心是要表现流徙到夏州居住的“一胡一 儿”(这是当时用语,泛指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对遥远的家乡的深切思念,作者浓墨重彩描写欢送征人回乡的情景,通过汉族征人的有家可回,来衬托“一胡一 儿”的无家可归,使无尽的乡思被表现得相当婉转、深沉而又凄苦。
首先,是渲染环境,酝酿情绪。从“六州一胡一 儿六蕃语”到“今日征行何岁归”六句,写出了夏州边地蕃、汉杂居的独特风情,引出汉族征人思家之念。开始二句就给人以十分新奇有趣之感。在夏州这个地方,向有“六州”即“六一胡一 州”之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调露元年(679)于灵州南界置鲁、丽、含、塞、依、契等六州,以处突厥降户,时人谓之六一胡一 州。”从新疆、青海、内蒙等广大区域迁来的各种少数民族,大家混居杂处在一起,语言各不相同(“六蕃语”,是对各少数民族语言的统称),听起来特别有趣。这是诗人在城上所听到的说话声。再放眼一望,那就更新奇了:十来岁的小“一胡一 儿”正骑着羊在野地里追赶“沙鼠”(兔子一类的小动物),那机灵可爱、欢呼呐喊的情景,别具情趣,令人叫绝。再看远处,在河边沙滩上,穿着貂皮锦衣的汉军游骑正在牧马,空中飞过失群的孤雁,时而传来凄厉的叫声。这时,诗人不禁想到,到这遥远的边地(“云中”,本在内蒙,此泛指边地)驻守的汉军征人,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回归内地的故乡啊!这六句,写景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中间用“孤雁飞”这个富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巧妙过渡,使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引发得十分自然,这就为下文的送行场面作了环境和情绪的铺垫、烘染。
其次,是刻划形象,反衬对比。从“无定河边数株柳”到“一声回尽征人首”,写城下送行场面,通过对比,反衬出“一胡一 儿”的望乡深情。诗人看到,在河边(“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支流,在陕西北部)
柳一陰一下,人们正在为即将回乡的汉军征人饯行,有的折柳相送,有的正一杯一杯地劝酒;那朝思暮想,“今日征行何岁归”的征人,现在竟然有了回乡的机会,怎不高兴万分,饯行的场面十分欢快、热闹。
“一胡一 儿”也深受感动,齐声用“蕃语”唱起呜呜的歌,还跳起“垂手舞”来,使饯行的热烈情绪达到高一潮。但就在“一胡一 儿”们唱歌、跳舞时,他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不禁伫足停口,久久凝望着遥远的故乡“西州”(在新疆),并且转身用家乡的方音同乡友们诉说起思乡之念。这时,饯行的场面突然从热烈转为悲伤,那兴高彩烈地等待回乡的汉军行人也回过头来,陷入凄苦的沉思之中。这一段,作者通过场面的渲染,通过一连串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先是刻划汉军行人和“一胡一 儿”欢天喜地的形象,然后中间陡然一跌,用汉军行人的兴奋引出“一胡一 儿”内心的痛苦,用热闹的送行场面来反衬“一胡一 儿”们望乡的凄切,由此形造成强烈的对比,把“一胡一 儿”们有乡归不得的更为深切的思念,表现得异常沉痛。
再次,深层挖掘,抒发感慨。从“蕃音虏曲一难分”到最后“古来愁杀汉昭君”,紧接第二段,深入揭示了“一胡一 儿”们向往故乡的情思,表示了作者悠长的感叹。在上一段“一声回尽征人首”的戛然而止之后,显然,送行的歌舞还是重新开始了,“一胡一 儿”们又唱起歌来,那突然中断的热烈情绪,终于恢复起来,但“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那曲曲“虏歌”全然变成了诉说乡情的“蕃音”,散在空间,飘向塞云。然而,关山万里,风沙满眼,他们又怎么能回得去呢,只有徒然望乡断魂罢了。这当中,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无限同情。最后,作者用西汉王昭君出塞客死异邦,死后坟上长满青草,以表示对故乡的思念的故事,来表示感慨,意思是说,汉人有流落异地终至不归的,而“一胡一 儿”也有流落汉区无法回去的,彼此都是一样,你们怕是永远也回不了家乡啊!诗人在这样如此深沉的感叹中,表现了对少数民族人民亲切友好之意,对他们长期飘流异乡生发出由衷的同情。
全诗在结构上大起大落,开合动荡,但又转接自然,妙合无痕,体现出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特别是情景一交一 融的描述,富有浓郁边地情调的生动形象的刻划,字字拨动读者的心弦,读来感人至深。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作者: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鉴赏】 李益和苗发、司空曙...
-
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作者: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
-
行舟 【作者: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鉴赏】 这首诗写得轻盈灵动,且有韵外之味。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 一 江 一 中,...
-
隋宫燕 【作者: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 宫花欲落旋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 几度飞来不见人。 【鉴赏】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荒 一 婬 一 嬉游、奢侈腐化的昏庸皇帝,他在...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 征人尽望乡。 【鉴赏】 这首诗是李益颇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受降城是唐高宗时朔方总管...
-
同崔邠登鹳雀楼 【作者: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 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 魏国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恨犹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 远目非春亦自伤。...
-
听晓角 【作者: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鉴赏】 这首诗表现的是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
-
汴河曲 【作者: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鉴赏】 怀古诗多从眼前历史遗迹起兴,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写历史沧桑感之中寄...
-
长干行 【作者:李益】 忆妾深闺里, 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 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 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 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 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 妾...
-
洛桥 【作者:李益】 金谷园中柳, 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 一 陽 一 桥。 【鉴赏】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 一 陽 一 市)。大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