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全文及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鉴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写尽了人生聚散的无奈。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两句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书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感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此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
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细致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
经过初步一交一 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详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一对表兄弟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显得真切动人。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该有多少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描写了这诉说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一交一 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之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非是纯粹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感觉不到天色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的寺院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面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正面写“离别”,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一陽一)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藏着作者伤别的情怀。“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委婉传出。
这首诗不以奇警拔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
诗中的情景和细节,好象人人经历过似的,读起来使人感觉十分亲切。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委婉蕴藉地抒发了诚挚的至亲深情和浓重的动乱之感。
-
汴河曲 【作者: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鉴赏】 怀古诗多从眼前历史遗迹起兴,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写历史沧桑感之中寄...
-
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作者: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鉴赏】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
-
同崔邠登鹳雀楼 【作者: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 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 魏国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恨犹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 远目非春亦自伤。...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作者: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鉴赏】 李益和苗发、司空曙...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 征人尽望乡。 【鉴赏】 这首诗是李益颇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受降城是唐高宗时朔方总管...
-
听晓角 【作者: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鉴赏】 这首诗表现的是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
-
长干行 【作者:李益】 忆妾深闺里, 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 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 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 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 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 妾...
-
隋宫燕 【作者: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 宫花欲落旋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 几度飞来不见人。 【鉴赏】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荒 一 婬 一 嬉游、奢侈腐化的昏庸皇帝,他在...
-
行舟 【作者: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鉴赏】 这首诗写得轻盈灵动,且有韵外之味。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 一 江 一 中,...
-
洛桥 【作者:李益】 金谷园中柳, 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 一 陽 一 桥。 【鉴赏】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 一 陽 一 市)。大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