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龙门八节滩石诗二首》赏析
开龙门八节滩石诗二首
铁凿金鎚殷若雷,
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
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
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西方去,
莫虑尘沙路不开。
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 844)冬季。施舍家财与人合作开凿伊河龙门段的八节滩,是诗人致仕后逝世前所作的一件大事。出于对人民冷暖疾苦的同情与关怀,诗人不忍“饥冻有声,闻于终夜”的痛苦心情再无休止地延缓下去,因此一直有开凿这段险滩的心愿。无庸讳言,此举与他深受佛家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青壮年时期,诗人就有求神拜佛之意,分司东都以后,向佛之心愈加炽烈。在为此事而作的另一首诗中,诗人道出“我心虽没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之言便是例证。
这里选的是《开龙门八节滩诗二首》中的一首。
在另一首中,诗人抒发了他“誓开险路作通津”的雄心壮志。这一首则分别就开凿的过程,凿通后河道畅利无阻的繁忙景象,工程得以实施的财物来源等作了简要交待。寥寥数语,表现出诗人晚年生活中,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首二句叙述险滩的开凿过程。古代铜、铁皆可称金,因此铁、金在此处是互文见义。“殷若雷”渲染·3510·《唐诗鉴赏大典》
声音的洪大,也展现出场面气势的宏伟不凡。经过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原来那些利如剑刃的礁石,都被削平。颔联描绘凿滩时的具体场面,棹楫挥舞,小舟如飞,百筏千艘,鱼贯而出,好一派畅快人心的繁忙景象。颈、尾二联则透露出诗人捐助钱财,开凿险滩后,内心的悠然自得之情。因为生时做了好事,他想像着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享清福去。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活泼明快。前六句中每联均为流水对,气脉通畅,诗意连贯直下;句中如“铁凿”、“金鎚”;“八滩”、“九石”、“竹篙”、“桂楫”;“百筏”、“千艘”也分别在句中对偶,清新流畅,富于节奏感,很适宜表现一种热烈欢快的感情。
-
逆风惊浪起, 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 高于滟滪堆。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诗是元和十四年(819 )白居易自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吏,三月一经过瞿塘峡时所作。 大凡诗词抒情状物,或含...
-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诗歌十分推崇和喜欢...
-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和平实流畅的语气画出一个平常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却清新恬淡,诗意浓郁。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见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
-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
-
这是一首写音乐的小诗,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经洋洋洒洒地将琵琶演奏的动人效果表现得淋一漓尽致,这首七绝同样绘出了音乐之美。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 以紫...
-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 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 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 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
白云泉全文(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全文翻译(译文):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
-
...
-
赋得古原草送别拼音版注音: l l yun shng cǎo , yī su yī kū rng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yě huǒ shāo b jn , chūn fēng chuī yu shēng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uǎn fāng qīn gǔ 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