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赏析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鉴赏
这是《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二篇。诗前有序说:“苦宫市也。”意思是有感于宫市而作。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太监到宫外集市上公开掠夺民间资财的一种形式。德宗之前,宫中用物都由专门官吏采办。但自贞元末年起,改为由宦官直接从民间采购。
太监及其爪牙往往多至数百人,经常在市场上寻找物色,看到合意的东西,就叫嚷着“宫市”,强买甚而硬夺,以致卖主空手而归。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曾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种不合理现象。
诗歌首先叙述卖炭翁的生活和外表形象,说他在终南山砍柴烧炭为生。因为每天烟熏火燎,使得他“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见这是一个多年以砍柴烧炭谋生的卖炭老人了。诗人通过对主人公面孔、鬓发和手指的描写,既表现了主人公的职业特点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又揭示出老人生活是多么地艰难、辛苦。他之所以卖炭不过是为了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口中所需的一点食粮,以求温饱。正因为如此,一旦卖炭翁再遇到什么其他灾难,读者自然会加倍地同情他,为他的不幸而叹惜,对灾难的制造者的谴责也因此而更加。
然而,灾难往往会降临到这些忠厚老实、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穷苦百姓身上。在一个冰冷刺骨的冬天,“可怜身上衣正单”,寒风正无情地吹着他那单薄的衣裳,侵入他的肌肤,可是他却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这颇有些使人奇怪,“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道出了其中原因。本来卖炭翁衣裳单薄,天气寒冷,理应盼望天气暖和一些,但他因为担心炭价低而宁愿天气更寒冷一些,天气冷,他的炭才能卖出去,价钱才能卖得高一些,从而他才可能有钱添置冬天的衣服。
这句话表现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极为生动传神。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气是足够寒冷了。因此这位老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来得很早,此时集市大门尚未打开,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水中休息一会儿。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兴的,充满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偿买上冬衣了。读到这儿,也许读者会怜悯他寒冷天气中只穿着那单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卖个好价钱,也会不由替他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因为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读至此处,不由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描写宦官们掌握的神策军强盗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他们都是为宫廷官府服务的,然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却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一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诗的另一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运用抑扬缓急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老人忧炭贱,愿天寒,接着就下了一场大雪,好象天从人愿,燃亮了老人心头的希望之光,,使同情老人的读者也为之高兴,感情得到了暂时舒缓。这是诗人故意制造的希望的假象,为以后的彻底破灭作了铺垫。接着老人晓驾炭车奔城,一路虽然很艰难,由于心中充满了希望,也就有了力量,好象劳苦饥寒也被驱散了一大半,一口气就赶到了目的地。“市南门外泥中歇”。他不急于一下子把炭卖掉,要歇下来喘一口气,或许准备等会儿去打探一下价钱。这段描写很富有戏剧性*,象高|潮到来之前的短暂平静,让读者随着主人翁的休歇再来一次心情的舒缓。接着笔锋急转直下,掠夺的宫使翩翩而来,把悲剧推向高|潮,使人触目惊心。总之,故事情节这种跌宕起伏的波浪推进性*,不仅符合事物本身的然发展逻辑,也体现了卖炭老人内心的律动,增强了诗歌感情洪流的回旋冲击力量。
-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诗歌十分推崇和喜欢...
-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和平实流畅的语气画出一个平常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却清新恬淡,诗意浓郁。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见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
-
赋得古原草送别拼音版注音: l l yun shng cǎo , yī su yī kū rng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yě huǒ shāo b jn , chūn fēng chuī yu shēng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uǎn fāng qīn gǔ do ,...
-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
-
这是一首写音乐的小诗,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经洋洋洒洒地将琵琶演奏的动人效果表现得淋一漓尽致,这首七绝同样绘出了音乐之美。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 以紫...
-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 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 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 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
-
白云泉全文(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全文翻译(译文):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
...
-
逆风惊浪起, 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 高于滟滪堆。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诗是元和十四年(819 )白居易自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吏,三月一经过瞿塘峡时所作。 大凡诗词抒情状物,或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