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
作者:来源:网络整理于:2023-08-30阅读:次
1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
曹 刿 ( ) 又何间焉 ( ) 牺牲玉帛 ( ) 小信未孚 (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
2填写下列空白,检验自己对《左传》的了解。
《左传》相传是 时 所作,是根据 国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 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曹刿论战》记叙的是 国和 国之间的 之战,这次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 3神弗福也 4 齐师败绩
5齐师伐我 6又何间焉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8牺牲玉帛 9弗敢加也 10必以信 11小信未孚 12公将鼓之 13小大之狱 14虽不能察 15必以情 16忠之属也 17可以一战 18公将鼓之 19既克
20公问其故 21一鼓作气 22再而衰 23彼竭我盈 24夫大国,难测也 25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3.本文的成语是什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5.本文的文眼是
6.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发动反攻?为什么?
7..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8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战争前取信于民。在作战中准确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
9.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10.合课文回答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1.文运用 手法是,把鲁庄公的 与曹刿的 进行多次对比。借助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请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说出战役的名称,并谈一谈有关的情况。
13.概括各段的大意.
曹 刿 ( ) 又何间焉 ( ) 牺牲玉帛 ( ) 小信未孚 (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
2填写下列空白,检验自己对《左传》的了解。
《左传》相传是 时 所作,是根据 国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 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曹刿论战》记叙的是 国和 国之间的 之战,这次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 3神弗福也 4 齐师败绩
5齐师伐我 6又何间焉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8牺牲玉帛 9弗敢加也 10必以信 11小信未孚 12公将鼓之 13小大之狱 14虽不能察 15必以情 16忠之属也 17可以一战 18公将鼓之 19既克
20公问其故 21一鼓作气 22再而衰 23彼竭我盈 24夫大国,难测也 25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3.本文的成语是什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5.本文的文眼是
6.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发动反攻?为什么?
7..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8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战争前取信于民。在作战中准确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
9.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10.合课文回答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1.文运用 手法是,把鲁庄公的 与曹刿的 进行多次对比。借助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请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说出战役的名称,并谈一谈有关的情况。
13.概括各段的大意.
猜你喜欢
-
憔夫毁山神...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
文言文《郑人买履》的全文和翻译...
-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有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
-
《游山西村》...
-
作品简介《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
-
林嗣环《口技》...
-
曹刿论战 练习题...
-
滥竽充数原文及相关释义 1、原文 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③三百人。南郭④处士⑤请⑥为⑦王吹竽,宣王说⑧之,廪食⑨以⑩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