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玄都观并引》原文和赏析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寻改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三年二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比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鉴赏
在宪宗元和十年( 815)春被召还京,写下了前一首游玄都观诗。由于语含讥讽,触怒了当权者,又被贬出京,到连州去作刺史。十四年后,,由于宰相裴度的荐拔,他再回京城长安,重游玄都观。抚今追昔,无限感慨,于是,又写下了这首《再游玄都观》诗。
此诗是前一诗的继续,诗人有意旧事重提,借再游玄都观一事,对政敌又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和前诗一样,用的仍是比体。先从表面上看。头两句描写的是玄都观的落败景象:玄都观广阔的庭院中,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红极一时的千数桃花,已荡然无存,点缀春一光的是一片黄|色的菜花,游人绝迹,景象凄凉,与昔日的繁荣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由“桃花净尽菜花开”,联想到当年的种桃道士,他到哪里去了呢?可是,前次游观看花题诗,因而被贬南荒的刘郎,现在又回到京城,并又旧地重游了。
言下有无穷的感慨,但诗人却是自豪的。
再就其寓意看。诗中仍以桃花比新贵,以种桃道士比作当年迫害王叔文、贬黜作者和柳宗元等人的当权者。当年新贵也和红极一时的桃花一样,也都“净尽” 了,炙手可热、得势一时的当权者,也不知“归何处”了,玄都观的游人也绝迹了。诗人也想到了自己,十四年前就因看花题诗被逐出京,远谪南荒十四年,这十四年中,人事沧桑,光皇帝就换了三个,朝政翻覆无常,政治斗争一直没有停息,此起彼伏,真是不堪回首。虽然这样,诗人还是胜利地回到了长安,又旧地重游了。 “前度刘郎今又来”一句,充满了自豪感。
此诗通过玄都观的盛衰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显赫一时的官僚权贵们的厌恶和蔑视之情,对他们一个个进行了挖苦和嘲笑,这说明诗人并不因十四年前写了前诗被排挤出京而有所懊悔和畏惧,相反,他又继续战斗,挥笔写下了这首毫不妥协的诗篇,并在“引”中说:“以俟再游”,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执政者看了这首诗及序后,更不高兴,因此,诗人又被派到东都洛陽做了太子宾客这样的闲散宫职。由此可见此诗的战斗作用。
两首游玄都观的绝句,都写得相当尖锐、泼辣,嬉笑怒骂,酣畅淋一漓,讽刺深刻。白居易曾给刘禹锡的诗作序,称他为诗豪,赞评说:“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虽是论诗,实在也是对诗人人格的品评。由此观之,此评不差。
-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出,是该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
-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诗鉴赏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本诗...
-
《杨柳枝词》,一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形式似七绝,而唐一人多用以歌唱。白居易晚年居洛陽,曾与刘禹锡唱和此曲,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 )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
-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刘禹锡 雷雨江湖起卧龙, 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 今夜初闻长乐钟。 刘禹锡诗鉴赏 永贞革新...
-
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大概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一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
-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
-
老人收泪前致辞: 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 重见天宝承平时。 刘禹锡诗鉴赏 元和十二年( 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命...
-
刘禹锡诗鉴赏 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 805)去世,顺宗即位,改元永贞,但这位新皇帝却已因中风不能理事。这时,在宰相韦执谊主持下,发动了一个政治革新运动。韦执谊重用王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