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玄都观并引》原文和赏析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寻改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三年二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比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鉴赏
在宪宗元和十年( 815)春被召还京,写下了前一首游玄都观诗。由于语含讥讽,触怒了当权者,又被贬出京,到连州去作刺史。十四年后,,由于宰相裴度的荐拔,他再回京城长安,重游玄都观。抚今追昔,无限感慨,于是,又写下了这首《再游玄都观》诗。
此诗是前一诗的继续,诗人有意旧事重提,借再游玄都观一事,对政敌又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和前诗一样,用的仍是比体。先从表面上看。头两句描写的是玄都观的落败景象:玄都观广阔的庭院中,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红极一时的千数桃花,已荡然无存,点缀春一光的是一片黄|色的菜花,游人绝迹,景象凄凉,与昔日的繁荣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由“桃花净尽菜花开”,联想到当年的种桃道士,他到哪里去了呢?可是,前次游观看花题诗,因而被贬南荒的刘郎,现在又回到京城,并又旧地重游了。
言下有无穷的感慨,但诗人却是自豪的。
再就其寓意看。诗中仍以桃花比新贵,以种桃道士比作当年迫害王叔文、贬黜作者和柳宗元等人的当权者。当年新贵也和红极一时的桃花一样,也都“净尽” 了,炙手可热、得势一时的当权者,也不知“归何处”了,玄都观的游人也绝迹了。诗人也想到了自己,十四年前就因看花题诗被逐出京,远谪南荒十四年,这十四年中,人事沧桑,光皇帝就换了三个,朝政翻覆无常,政治斗争一直没有停息,此起彼伏,真是不堪回首。虽然这样,诗人还是胜利地回到了长安,又旧地重游了。 “前度刘郎今又来”一句,充满了自豪感。
此诗通过玄都观的盛衰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显赫一时的官僚权贵们的厌恶和蔑视之情,对他们一个个进行了挖苦和嘲笑,这说明诗人并不因十四年前写了前诗被排挤出京而有所懊悔和畏惧,相反,他又继续战斗,挥笔写下了这首毫不妥协的诗篇,并在“引”中说:“以俟再游”,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执政者看了这首诗及序后,更不高兴,因此,诗人又被派到东都洛陽做了太子宾客这样的闲散宫职。由此可见此诗的战斗作用。
两首游玄都观的绝句,都写得相当尖锐、泼辣,嬉笑怒骂,酣畅淋一漓,讽刺深刻。白居易曾给刘禹锡的诗作序,称他为诗豪,赞评说:“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虽是论诗,实在也是对诗人人格的品评。由此观之,此评不差。
-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一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诗鉴赏 宝历二年(826 )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陽,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大概写于次年初春。 潮...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诗鉴赏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明白,它是和白居易的《春词》一诗的,所以,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
-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写作的时间和《石头城》一诗相同,所咏的是东晋世族王、谢两大家的兴衰。 东晋遭五胡之乱,迁都金陵(今南京),王、谢等豪族世家,执掌朝政,不思奋发图强...
-
刘禹锡诗鉴赏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婬*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建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红偎翠,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
-
更与殷勤唱渭城。 刘禹锡诗鉴赏 何戡,元和、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两句所指自然是大和二年(828 )诗人回到长安的事与情,但这话同时也就...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
-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寻改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
-
归目并随回雁尽, 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 相望长吟有所思。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夏初,是对他的挚友柳宗元的《衡陽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