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唐诗大全 > 刘禹锡

《插田歌》原文和赏析

作者:刘禹锡来源:网络整理于:2022-08-03阅读: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

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

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

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

嘤咛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

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

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

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

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

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

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

“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

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

“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

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

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

我作官人去。”

诗鉴赏

这首乐府体诗歌写于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时期。诗以俚歌形式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番对话。序文说希望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明确表示他作诗的目的是讽谕朝政、匡正时弊。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象《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清新流畅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戏谑的幽默感,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头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炼的语言描绘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冈头花草齐整,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醒目、谐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齐唱郢中歌”以下六句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情景。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一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但闻”、“不辨”、“此必”扣住诗人从郡楼下望的角度描写,虽然楼上人听不真歌词和嘲嗤的内容,却传神地勾画出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绘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辛生活的重压下自然发出的痛苦呻一吟,,而“时时一大笑”则爆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幽默感的旺盛活力。时怨时嘲的情绪变换,暗示了农民对现实的不满,这就与下文农夫对计吏的嘲讽获得了照应。

尤其高明的是,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程,而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路。炊烟袅袅、鸡犬奔啄的四句景色点缀承上启下,展示了农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和平而微带骚动的气氛,同时引出计吏的登场,将全诗前后两部分对比的内容契合无间地接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计吏乌帽长衫的打扮出现在这青田白水的背景上,在农妇田夫白裙绿衣的衬托下,不但显示出计吏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差别,而且使人联想到它好象一个小小的黑点玷污了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间辛勤劳动的纯朴气氛一样。

计吏的自我介绍引出田夫与他的对话,下一“自”字,巧妙地表现了计吏急于自炫身份的心理。

田夫对计吏的应酬颇含深意。“君家侬定谙”,说明田夫知道计吏本来也是出身于附近乡村的。“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讽刺计吏一旦当上官差,去过一趟长安,便与乡邻不是一路人了。话虽是对“这一个”计吏而发,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普遍现象,揭示了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计吏没有听出田夫话里的讽刺意味,反而“笑”着致辞,借机大放厥词。这一“笑”正显出他的愚蠢。“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活画出尚未脱掉土气的计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虚荣浅薄的性*格。“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诗讽刺的重点。既然计吏的姓名补入朝廷禁军的缺额,只须拿出些筒竹布便贿赂得来,那么官职当然也可随意买卖了。“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种推测既是计吏的自炫,也道出了诗人的忧虑。但让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计吏之口,则收到比诗人直接议论更为强烈的效果。连计吏都觉得官价便宜,更可见出皇家卫士名额之贱,朝廷卖官鬻爵之滥。全诗写到计吏得意忘形地预卜自己将会高升的前途时便戛然而止。听了这一席话田夫的反应如何,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就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这一段对话纯用口语,寥寥数字,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农夫与计吏这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体现了诗人通俗活泼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优秀传统,以俚歌民谣揭露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政治内容,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现出诗人简洁幽默明快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 《秋风引》原文赏析

    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大概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一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竹枝词(二首)》原文和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

  • 《平蔡州三首(其二)》原文和赏析

    老人收泪前致辞: 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 重见天宝承平时。 刘禹锡诗鉴赏 元和十二年( 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命...

  • 《蜀先主庙》原文赏析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诗鉴赏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本诗...

  • 《柳枝词》原文赏析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出,是该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

  • 《杨柳枝词》原文和赏析

    《杨柳枝词》,一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形式似七绝,而唐一人多用以歌唱。白居易晚年居洛陽,曾与刘禹锡唱和此曲,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

  • 雷雨江湖起卧龙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刘禹锡 雷雨江湖起卧龙, 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 今夜初闻长乐钟。 刘禹锡诗鉴赏 永贞革新...

  •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原文及赏析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 )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

  •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原文赏析

    刘禹锡诗鉴赏 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 805)去世,顺宗即位,改元永贞,但这位新皇帝却已因中风不能理事。这时,在宰相韦执谊主持下,发动了一个政治革新运动。韦执谊重用王叔文、...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