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授连州至衡阳》原文赏析
归目并随回雁尽,
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
相望长吟有所思。
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夏初,是对他的挚友柳宗元的《衡陽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所作的深情回答。
十年前,他和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是年正月刚得召还长安,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又被排挤到更加僻远的岭南州郡去。而柳宗元这时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陽分手,诗即为此而作。一、二两句,寥寥数语,就把他们屡遭挫折的经历描画出来。对起述事,句稳而意深,为下文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三、四句承上抒感,而用典入妙。刘禹锡初次遭贬,即谪为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现在再贬连州,所以叫做“重临”。可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重临”州政呢?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则是背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这完全是置人死地的迫害呵。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下一句,诗人又用了春秋时柳下惠的故事: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这里用以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同时也暗示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击的。用典人切、事切,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
第三联五、六两句,将笔锋从往事的追索折入眼前的别况。“归目并随回雁尽”句,把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分手时的情景描绘得多么有情有致:两位迁客并肩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相当传神,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惋地传递出来了。“愁肠”句,从张说“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诗中化出。心已伤楚,,怎能堪那断断续续催人泪下的哀猿悲啼呢?诗人以“回雁”、“哀猿”衬托别绪,诗境也变得凄厉悲切,读来催人泪下。
“ 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即漓江,指柳宗元溯湘下桂而去柳州。
“ 连山”,指刘禹锡的目的地—— 连州。“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那么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呢?
这就是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了。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牵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在此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相当有力。其技法与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之六)相似。不过杜诗抒发的是个人对云山万里的故国的怀念,这里则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阻隔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与杜诗不尽相同,而有袭故弥新之妙。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既深稳又绵渺,不愧大家手笔。
-
老人收泪前致辞: 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 重见天宝承平时。 刘禹锡诗鉴赏 元和十二年( 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命...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出,是该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
-
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大概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一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
-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
-
《杨柳枝词》,一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形式似七绝,而唐一人多用以歌唱。白居易晚年居洛陽,曾与刘禹锡唱和此曲,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
-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刘禹锡 雷雨江湖起卧龙, 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 今夜初闻长乐钟。 刘禹锡诗鉴赏 永贞革新...
-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 )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
-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诗鉴赏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本诗...
-
刘禹锡诗鉴赏 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 805)去世,顺宗即位,改元永贞,但这位新皇帝却已因中风不能理事。这时,在宰相韦执谊主持下,发动了一个政治革新运动。韦执谊重用王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