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怨》原文赏析
的诗歌向以精炼含蓄著称。《阿一娇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一娇,曾对阿一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一娇作,当作金屋贮之。”阿一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一宠一骄贵,但十余年无子。平陽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一娇见疏,忧愤欲死。这首诗,追寻前事,摹写阿一娇当日望幸不至的哀怨情态,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全诗很短。开端便以“望”字领起:“望见葳蕤举翠华”。阿一娇望幸心切,遣宫女时刻伺察武帝动静。
宫女不能接近武帝近卫,只能机灵地守候遥望。她深知皇后心情,所以一见皇帝的仪仗—— 装着羽饰(即葳蕤)的翠华之旗举动,便赶紧回来报信。
“ 试开金屋扫庭花”,集中写阿一娇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她吩咐宫女打开金屋,扫除庭前落花。“开”、“扫”两字用得精妙,可以使人想象到当年贮藏阿一娇的金屋之门虽设而常关以及满庭落花堆积的情景,展露出一个失一宠一皇后的典型环境。“试”字尤妙。清代诗论家徐增细加品味后指出:“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须臾宫女传来信”为全诗最紧迫语。“须臾”两字应理解为从阿一娇心中道出方觉味浓。阿一娇正在暗自思忖,,宫女忽又第二次来报。“须臾”之间,会有什么变化呢?阿一娇此时思想上急于想听,却又十分怕听;十分怕听,却又不能不听。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都包含在“须臾”两字当中。
末句“言幸平陽公主家”,以宫女的妙对作结,不正面写阿一娇之怨,而怨字已深入骨髓。徐增认为“言”字中“有无限意思烦难在”(引同上)。细寻诗意,确实如此。对于宫女来说,帝来幸,好说;帝不来幸,不好说。帝幸别处,犹好说;帝幸卫子夫家,便不好说。不好说而又不能不说,甚是难对。聪明的宫女经过思考以后,决定说帝幸平陽公主家,而不说幸卫子夫处。这是因为平陽公主虽为阿一娇不喜之人,但她与武帝毕竟是姊一弟关系,说出来不致过份刺痛阿一娇怨妒之心;且卫子夫因平陽公主而得幸,故借平陽公主为说,阿一娇心中也已有数,即使明知是谎,也不致追究。一个“言”字,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和善于圆转。而宫女这样做,正说明了阿一娇的怨怅和忧愤,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至于阿一娇怨怅的具体情状,前人描写已多,如相传为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云:“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与本诗参读,愈能见出本诗“不着一字,尽得风一流”的韵致。
-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出,是该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
-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
-
老人收泪前致辞: 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 重见天宝承平时。 刘禹锡诗鉴赏 元和十二年( 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命...
-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诗鉴赏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本诗...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 )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
-
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大概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一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
-
刘禹锡诗鉴赏 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 805)去世,顺宗即位,改元永贞,但这位新皇帝却已因中风不能理事。这时,在宰相韦执谊主持下,发动了一个政治革新运动。韦执谊重用王叔文、...
-
《杨柳枝词》,一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形式似七绝,而唐一人多用以歌唱。白居易晚年居洛陽,曾与刘禹锡唱和此曲,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
-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刘禹锡 雷雨江湖起卧龙, 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 今夜初闻长乐钟。 刘禹锡诗鉴赏 永贞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