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唐诗大全 > 刘禹锡

《阿娇怨》原文赏析

作者:刘禹锡来源:网络整理于:2022-08-03阅读:

的诗歌向以精炼含蓄著称。《阿一娇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一娇,曾对阿一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一娇作,当作金屋贮之。”阿一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一宠一骄贵,但十余年无子。平陽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一娇见疏,忧愤欲死。这首诗,追寻前事,摹写阿一娇当日望幸不至的哀怨情态,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全诗很短。开端便以“望”字领起:“望见葳蕤举翠华”。阿一娇望幸心切,遣宫女时刻伺察武帝动静。

宫女不能接近武帝近卫,只能机灵地守候遥望。她深知皇后心情,所以一见皇帝的仪仗—— 装着羽饰(即葳蕤)的翠华之旗举动,便赶紧回来报信。

“ 试开金屋扫庭花”,集中写阿一娇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她吩咐宫女打开金屋,扫除庭前落花。“开”、“扫”两字用得精妙,可以使人想象到当年贮藏阿一娇的金屋之门虽设而常关以及满庭落花堆积的情景,展露出一个失一宠一皇后的典型环境。“试”字尤妙。清代诗论家徐增细加品味后指出:“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须臾宫女传来信”为全诗最紧迫语。“须臾”两字应理解为从阿一娇心中道出方觉味浓。阿一娇正在暗自思忖,,宫女忽又第二次来报。“须臾”之间,会有什么变化呢?阿一娇此时思想上急于想听,却又十分怕听;十分怕听,却又不能不听。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都包含在“须臾”两字当中。

末句“言幸平陽公主家”,以宫女的妙对作结,不正面写阿一娇之怨,而怨字已深入骨髓。徐增认为“言”字中“有无限意思烦难在”(引同上)。细寻诗意,确实如此。对于宫女来说,帝来幸,好说;帝不来幸,不好说。帝幸别处,犹好说;帝幸卫子夫家,便不好说。不好说而又不能不说,甚是难对。聪明的宫女经过思考以后,决定说帝幸平陽公主家,而不说幸卫子夫处。这是因为平陽公主虽为阿一娇不喜之人,但她与武帝毕竟是姊一弟关系,说出来不致过份刺痛阿一娇怨妒之心;且卫子夫因平陽公主而得幸,故借平陽公主为说,阿一娇心中也已有数,即使明知是谎,也不致追究。一个“言”字,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和善于圆转。而宫女这样做,正说明了阿一娇的怨怅和忧愤,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至于阿一娇怨怅的具体情状,前人描写已多,如相传为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云:“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与本诗参读,愈能见出本诗“不着一字,尽得风一流”的韵致。

猜你喜欢
  • 《石头城》原文和赏析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

  • 《蜀先主庙》原文赏析

    得相能开国,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诗鉴赏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本诗...

  • 《浪淘沙》原文和赏析

    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归在乐府...

  • 《与歌者何戡》原文和赏析

    更与殷勤唱渭城。 刘禹锡诗鉴赏 何戡,元和、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两句所指自然是大和二年(828 )诗人回到长安的事与情,但这话同时也就...

  • 《金陵怀古》原文赏析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一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诗鉴赏 宝历二年(826 )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陽,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大概写于次年初春。 潮...

  • 《柳枝词》原文赏析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出,是该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

  • 《堤上行三首》原文赏析

    江南江北望烟波, 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 水流无限月明多。 刘禹锡诗鉴赏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822)到长庆四年。...

  • 《阿娇怨》原文赏析

    刘禹锡的诗歌向以精炼含蓄著称。《阿一娇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一娇,曾对阿一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一娇作...

  • 《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诗鉴赏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贬官朗州后,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

  •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陽人。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 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做过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一团一的重要成员。王叔文革新集...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