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云歌送别》原文赏析
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
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
山上孤云随马去。
诗鉴赏
在《经火山》一诗中,就有写火山云的诗句,“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这首“火山云歌”,就突出描绘火山顶上的塞空虏云。
开头两句“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先交代火山云的方位在赤亭口,再交代时令,仲夏五月。但是,开头这两句不只是交代火山云的方位和时令,重要的是描绘火山云的磅礴气势,以为后面的具体描绘作好铺垫,尤其是“火山五月火云厚”一句,写得十分贴切传神。一个“厚”字,可以使人想见火山云的形态,厚厚实实;又可以使人感受到火山云的庞然厚重,似乎与巍巍火山连为一体,覆压在大地之上;还可以使人联想到火山云的数量,不是一朵朵、一一团一团一,而是铺天盖地的厚厚一层。用字精炼,而蕴涵丰富,激人联翩浮想。
接下去六句诗,全写火山云的威势。
“火云满山凝不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由于火云厚重,又凝结为一体,漫天蔽空,荼,小鸟被这强大的威势吓得逃到千里之外。但是,火云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往来飞腾,在撞击中更显示出它强大无比的力量。清晨,它阻断南下的胡风;傍晚,它又裹挟着塞雨凯旋而归。
以上描绘火云在宏观时空中的态势,待它“随塞雨回”归之后,来到巍巍铁门关和雄伟的交河城时,仍是“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从铁门关到交河城方圆数十里以内,树木之间,城围内外,它们无处不在。
诗的最后两句,“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则是表达离情别绪。向京师方向举目远望,千里迢迢,那是友人归去的路,也是诗人来时的路。
此时路远人稀,唯有孤云征马,愈行愈远。骑在马上的,本是诗人为之送行的友人,但诗句中不写人,只写马,以马代人,那是因为离去甚远,人马难分或只见马而不见人了。“山上孤云随马去”,可谓全诗点睛之笔。“孤云随马去”,点明了诗的寓意,孤云是诗人之心,是戍边将士的心,希望友人把守边卫士将士们的生活和决心带回京师,告知皇上,告知僚友,告知亲人。可见,这首诗是以火云比拟戍边将士,诗人明在写云,,实际是在写人。
-
南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 岑参 蕃军遥见汉家营, 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一夜杀, 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 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 蕃军只见...
-
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心情迷惘,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 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
-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一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陽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
-
岑参诗鉴赏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诗人精心截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
-
侧闻-阴-山胡儿语, 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 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 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 何事...
-
这是一首生活抒情小诗。唐玄宗天宝十年(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滞留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与其他幕僚一同跟随高仙芝来到春...
-
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 家书醉里题。 岑参诗鉴赏 这首诗是岑参天宝八年(749 )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中任右威卫录事参军、充节度使幕掌书记时所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
不知-阴-陽炭, 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 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 孰知造化工! 岑参诗鉴赏 诗人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途经蒲昌,火焰山横亘眼前...
-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岑参诗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
-
岑参(715770 ),河南南陽人。幼年丧父,家境艰辛,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中进士,做过兵曹参军的小官。天宝八年随节度使高仙芝入安西,在高幕中任掌书记。当时胸怀报国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