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唐诗大全 > 白居易的诗 >

《杏园中枣树》赏析

作者:白居易来源:网络整理于:2022-07-18阅读:

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

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

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

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

吹煦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

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

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

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

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

轮轴材须此。

诗鉴赏

元和二年,由盩厔县尉迁翰林学士。次年五月,授左拾遗。一时间,诗人似乎仕途通达,春风得意,大有知遇之感。同时,也自以为有了臣世济国,一展鸿图的机会。于是他终日“食不甘味,寝不遑安”,勉力于“有阙必谏,有违必陈”。以至任职一月,既“谏纸忽满箱。”然而,他的尽忠职守,直言敢谏,并不被统治者所欣赏。宪宗皇帝就对他深怀不满。同时,他的孤傲的性*格,不畏豪强的激切言论,也深遭权贵的嫉恨。因此,他常常感到苦闷和孤寂。

正如他在《长安正月十五》中写到的:“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从政愈久,他对黑暗的现实政治了解愈深,对权贵豪门专权,贤士才俊屈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就愈加不满:“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悲哉行》)《杏园中枣树》这首诗大约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写出的。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一开始,诗人似乎只是客观地陈述了当时人们对枣树的普遍看法:“在各种果树中,唯有枣树平凡而又低贱,原因是它树皮裂,像冻裂的手,树叶细小,象老鼠的耳朵。”诗人以“龟手”的丑陋,鼠耳的猥琐来刻画枣树,描绘得很真实,也很形象,仿佛意在突出它的“凡”和“鄙”,引起读者对它的厌恶。前面冠以“人言”,就显得既不足信更值得怀疑。

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这种模糊的感觉,,为最后的急转直下,凭空出奇作好了铺垫。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这四句是前一部分的递进和展开。诗人先以一种指斥和嘲讽的口吻批评枣树“怎么这样没有自知之明,在这杏园中开花呢?”杏园,在长安城南,唐代科举习俗,新中的进士都要到此设宴游玩。园内佳木云集,景色秀丽。因此诗人嘲弄它不该到此争芳斗艳,以贻笑大方。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心中愤激的感情。那些气焰炙人的达官显要,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外表雍容华贵,内心却空虚肮脏。诗人踯躅其中,不免有力单势孤之感,同时更有对这些人的深深的蔑视。这里的嘲讽是一种清晰的反嘲。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又对枣树进行安慰:“哪里适宜人们攀折赏玩,不过也幸而免遭伤害毁坏。”诗人对枣树孤独寂寞不受赏识的际遇表达了自己的同情,愤激之余,借道家“无所可用,安所困苦”的消极思想以自|慰。

诗人在《云居寺孤桐》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言寄立身者,孤直当如此。”诗人后期避祸全身,大约和这种思想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是唐代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与杏园相距不远。诗人将读者引出杏园,拓宽视野,在更大的范围上进行比较,以加深主题。“早春二月,曲江池畔,百树生花,风光旖旎,枣树孤立其间,犹如嫫母和西施相对而立。”据《列女传》,嫫母是黄帝的妃子,长得很丑,但有贤德。

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越国美一女,古人常以嫫母和西施作为丑、美两极的象征。诗人把枣树置于婀娜多姿、争芳斗艳的二月春树的环绕中,更加衬托出了它的丑陋、卑琐,以及它立身尴尬的情形。这是继开头的贬抑后的进一步的渲染,通过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它也引起读者的翩翩联想,在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曲江池畔,一个衣衫褴褛,形容猥琐的士子走在一群衣着华丽、神采飞扬、笑语喧腾的才子仕女中间,会是怎样一种场面?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它通过议论、反问、对比等手法,突出枣树的平凡、低贱、丑陋。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巳。眼见欲合抱,得尽生生理。”如果说此前诗人对枣树的同情还隐约闪现在对枣树的贬抑中,那么,从这里一开始,诗人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东风却谁也不嫌弃,不停地吹拂让它生生不息,很快便成了合抱的巨树,它按照自己的天性*完成了自己。”诗人的语气尽管十分平淡,感情*色彩也很淡薄,但却含一着一种傲然自爱之气。无论人们的鄙视,嘲弄,枣树不会枯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自然之性*,它顽强地生长,在沉默和孤寂中壮大,以旺盛的生命力抗击着与它对立的世界。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绕指柔,语出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原指钢韧性*极好,不易折断。

这里形容温柔婉顺的媚一态。在白居易的诗中,绕指柔多用于贬意,以讽刺那些苟合曲从的小人。如在《李都慰古剑》一诗有:“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这几句的意思是,“游春的人们,请你们回头看一眼:假如你们喜爱柔顺的媚一态,请你们去观赏柳树杞树,假如你们追求悦目娇一艳,那么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桃树李树,如果你们要制作大车,作轮轴的却必须是枣树的树干。”在这里,诗人使用排比句式,语气促迫,一改前文那种舒缓的节奏。诗人先柳杞后桃李,将人的视线引开,然后陡然一转,如飞瀑直下,惊心动魄,点出全诗的主题。

既出人之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惊叹之余,又反思前文,顿悟柔顺的柳杞,娇一艳的桃李,实在是徒具外表,不足大用,而外平凡却质地坚密。枣树才是真正能担负重任的伟材。

与白居易的众多咏物诗一样,这首诗也蕴含深刻的寓意,或在感叹身世,或在哀怜同道,或指讽权贵阀阅,或存心帝王回顾,或在演绎诗人对人生的观察,或兼而有之。就诗歌自身的内容来看,它主要抒发一种对人们屈没贤材,争逐虚名的不满与愤慨,并劝谕执政者能明察贤愚,以使有志之士得效轮轴之材,肩负起治国的重任。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是十分成功的。从总的结构上看,诗歌采用了先抑后扬、欲取先与的写法,即所谓“卒章显志”。这种结构在讽谕诗中多有使用。其次是采用对比手法。全诗不仅有同物的对比,如柳杞桃李与枣树的对比,嫫母与西施的对比,也有物与景的对比,如枣树与杏园的秀丽、与曲江池的旖旎风光的对比,也有自身的对比,如枣树外貌的丑陋与内在秀美的对比。通过对比,枣树的形象变得更加突出鲜明,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这首诗除了具有平淡浅易的特色外,还具有用字精确、刻画细致等特点。

猜你喜欢
  • 夜雪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夜雪拼音版注音: yǐ y qīn zhěn lěng , f jin chuāng h mng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y shēn zhī xuě zhng , sh wn zh zh shēng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翻译: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

  • 《开龙门八节滩石诗二首》赏析

    开龙门八节滩石诗二首 白居易 铁凿金鎚殷若雷, 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 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 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西方去, 莫虑尘沙路不开。 白...

  • 《问刘十九》赏析

    ...

  • 《新丰折臂翁》赏析

    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 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 不识旗一槍一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 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 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

  • 《白云泉》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一耸,一峰端正特立, 巍然特出,群峰拱揖, 岩石峻峭。山上青...

  • 《琵琶行》赏析

    ...

  • 《秋雨夜眠》赏析

    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 霜叶满阶红。 白居易诗鉴赏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烂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独树一帜,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刻划,成功地刻...

  •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词工整优美,情真意挚,为流传千古的佳作。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

  • 《直中书省》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作品原文 直中书省 [唐] 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作品注释 ⑴紫薇花:落叶亚乔木,夏季开红紫色的花,秋天花谢。 ⑵丝纶阁:...

  • 《题岳阳楼》赏析

    猿攀树立啼何苦, 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 华堂张与贵人看。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元和十四年( 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岳陽时所作的诗歌。诗人几经贬...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