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南邻》:一个难忘的人,一段美好的记忆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唐代: 杜甫《南邻》
杜甫此诗作于居住在成都浣花草堂时,期间闲居无事,生活颇为惬意。恬淡平静的生活,写诗则是其一大乐趣。此诗则是专门记人,放之今天,如同写一篇题为我的邻居的文章。不同的是,杜甫写这首诗则是出于兴致,信手写就,是轻松而有趣味的。今人则往往是出于要完成任务,不得不写,费神费思,颇以为累。
诗不写他人,而写南邻,则可知南邻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与杜甫颇合得来。这个南邻不是俗人,而是山中隐士一类的人。首先他的穿着很有特色,头上总是带着一个乌角巾。家里虽然清贫,但是热情好客。正因为如此,知道他的人,也喜欢到他那里做客。出于其门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他很有爱心,常常在家里的台阶上给鸟雀留食物,久而久之,鸟雀都变得温驯。
正因为南邻喜欢宾客,杜甫也成了他家的常客,与他交往,有了很深的情谊。杜甫有空就到他家去,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晚才回去。每次南邻都出门相送,乘着月色,一直把他送到船上。有这样一个人做邻居,真是人生一大幸事。正因为有了他,给居于草堂时的杜甫增加很多乐趣,有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古人有“千金买邻”的说法,有一个志趣相投的好邻居,绝对千金不换。杜甫很侥幸有这样一个南邻,很喜欢他这个人。如果一定要为一个人写一首诗,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了。这首诗,大概是与南邻相得甚欢时,乘兴而写,或者是杜甫离开了草堂之后,偶然间想起了他,那一段美好的记忆也随之涌现出来,历历如昨,感慨万千,于是作此诗。
-
精选2013年蛇年七字春节对联 小龙起舞神州地,祖国腾飞大治年
上联:山舞银蛇春烂漫 下联:路驰骏马景妖娆 上联:小龙起舞神州地 下联:祖国腾飞大治年 上联:丰岁龙腾盈喜气 下联:新年蛇跃涌春潮 上联:丰收喜讯龙刚报 下联:长寿灵芝蛇又衔 上联:巳岁迎春花开早
-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
题汉祖庙李商隐 乘运应须宅八荒, 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 项羽何曾在故乡! 【注释】 1、汉祖庙:汉高祖刘邦庙。在徐州沛县东故泗水亭中(刘邦曾为泗
-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
-
为什么芹菜倒立后就会唱歌了? 答案:芹菜倒立后就变成了蔡琴
-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
-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商山:又名楚
-
梦见印医,亲人会卧床不起。病人和久病痊愈的人梦见印医,病情会加重,或突然病倒。梦见与印医交谈,或向印医咨询,会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病人梦见和印医谈话,或请教印医,不久病情会好转。梦
-
副标题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打灯笼】——年年都一样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正月十五的龙灯】——任人耍;由人玩耍 【正月十五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