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南朝(梁代)萧纲《折杨柳》诗赏析

作者:admin123来源:网络整理于:2022-07-12阅读:

【原作】

折杨柳

(南朝·梁 )萧 纲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

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注释】

1、折杨柳——古《横吹曲》名,南朝梁、陈和唐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

2、上春——即早春。

3、画角——军中吹器。

4、并——犹,总是的意思。

5、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简析】

诗的前四句描写杨柳。“杨柳乱成丝”,写出千万条柳丝如丝如缕随风飘拂之状。“攀折上春时”,上春,原指农历正月,但这里泛指春天而已。此句点题,且隐隐唤出一手攀柳枝、凝眸远望之人。三、四句仍写柳。因柳枝茂密,故鸟儿穿行其间受到阻碍;因风力轻微,故柳花飘落亦轻而缓。二句颇见诗人体悟之工。此四句虽未言相思,然相思之情已暗暗透露。“乱成丝”之“乱”,令人想到折杨柳者心绪烦乱;而春光之明媚,则反衬出她的孤独与寂寞。

五至八句写横吹曲。“城高短箫发, 林空画角悲。”短箫、画角都是横吹曲中所用的乐器。箫长则声音浑浊,短则其声轻扬。“高”、“空”二字用得极好。箫声发自高处,似自云端落下,听来愈显清厉。画角声穿度空荡荡的树林,似更添几许失意和悲凄。乐声自远处传来,总是更能撩人遐想的。此二句乃互文,意谓短箫、画角所奏的横吹曲发自高城之上,度越空林而来。至于所奏的曲子,应即诗题为“折杨柳”。其曲当是守城的军队所奏,因横吹曲乃是军乐。“曲中无别意, 并是为相思。”那为相思所苦的女子,即使听到别的曲子,也未必不感到离别情,何况所听到的恰恰是令人联想到离别的《折杨柳》,更何况此时她自己正在折柳凝思!

诗的前四句写折杨柳,是实写;后四句写曲中的“折杨柳”,是虚写。前面透露相思之情,但不明言,是暗写;结尾处加以点明,是明写。颇有映带回萦之妙。粗读全诗,似觉写柳、写曲,分成两截。稍加体会,便知写柳是写那女子眼中所见,写曲是写她耳中所闻,浑然一体;在柳与曲的后面,隐然有人的形象呼之欲出。构思甚巧,而不露痕迹;切合诗题,但不粘皮带骨。读之只觉一缕柔情,委婉缠绵。至于语言的清丽圆美,又历历如同贯珠。至此,我们不能不为诗人的出色才能而赞叹。

【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相思怀人之情的短诗。诗从眼前的曲调,光秃的柳林,想到远方的怀念之人。诗里是用的追忆口吻。从初春到秋日,杨柳经过一年的兴衰,人也经历了久别相思的苦痛。“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从眼前《折杨柳》曲调,想起早春折柳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乱成丝”写春天杨柳的一派生机,垂丝袅娜。作者着一“乱”字,流露出嫌厌之情,因为杨柳容易触拨离情。头两句把“折杨柳”三字交代了,那是真的早春折柳,不像今天的深秋闻角;可是“折杨柳”之动作义取双关,从曲调想起过去折柳情况,又从折柳动作影射出折柳的曲调。天气渐暖,柳树从“叶密”到“花落”,由盛极到将衰。“叶密”“花落”都是写的杨柳,这已经是春暮到夏初的景色了。这两句纯乎律句,都是视觉所见。对照今天“林空”的景象,怎么能不使人感慨万千呢!“城高”一联是今日之所见所闻。蔡邕《月令章句》说:“箫长则浊短则清。”“短箫发”指其发音清脆。“林空”是说柳叶尽脱,和上联“叶密”成鲜明对比。一个“悲”字是曲调,更是人的感情。为什么会感到“悲”呢?末联结出正意,指出是相思之苦而然。

这首短诗,由早春到深秋,看似顺叙,实际是立足秋天的城外,柳林衰脱,曲调悲哀而追忆春天光景,是倒叙。折柳,古人用以赠别,“攀折上春时”,含蓄地写明分离之时间。因为分离时折柳为赠,所以柳树正牵着离愁。怀人必然也注意树。“叶密”一联纯写树的发展变化,但离别之久、思念之苦也暗含其中。这以上四句都是追忆。“城高”才写出今天闻曲的悲哀来,最后逼出相思之苦作收束。

五言诗自齐永明以后,注意音律,渐向律体转化。这首诗可以看出渐变的痕迹。第二联和第四联与五言律句毫无区别。简文帝被称为宫体诗的领袖,诗中一反“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大胆地诉说相思,是他的长处,但说得裸露,缺少回味,又反映他的弱点,结尾一联可以为证。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