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四世三公,为何人才都去投奔袁绍而不是袁术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肯定都会知道袁氏兄弟了。其实说白了,袁绍和袁术这哥俩同样的渣,而且还互相都看不顺眼。袁术看不上袁绍主要就是因为袁绍是庶出,是小老婆生的,在袁术的心里觉得,他们袁家四世三公中该出个皇帝了,然而小老婆生的袁绍自然是没资格的,要当皇帝当然得由他这个嫡出的袁术来当了。
袁绍年轻时被光环笼罩,光环太过耀眼,所以没被感觉到渣。袁绍从小就过继给了伯父袁成,成为袁成的嗣子。这样一来,他也成为袁氏的嫡长子。其地位其实只在袁术之上,不再其之下。
曹操和袁绍从小一块玩大的,可以说曹操对他这位发小的性格了如指掌。曹操对袁绍有两段评价,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1、“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这段话是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的:袁绍表面威严却胆小怕事,喜欢谋划却不果断;想要干大事却爱惜生命,看到小的利益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了初心),非真正的英雄。
2、“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这段是袁绍率河北大军前来讨伐曹操时,曹操说的。
我知袁绍为人,志向远大却缺少智谋,表面威严却胆小怕事,忌讳别人的才智,而自己又没有什么威望,军队虽多却组织不严密,将领骄横却无整齐划一的指挥,土地虽广,粮食虽多,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礼物呀。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家之资,年少为郎出仕,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而袁术和袁绍不同,“有侠气”,说得好听就是有行侠仗义的气节,说得不好听就是有匪气,这点“侠气”最大的作用是,后来割据一方的袁术轻而易举地就招降了许多黄巾贼、黑山贼、白波贼。
袁绍就不屑与出身有严重问题的人为伍,所以袁绍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同,颇得士大夫之心。所以一流人才都去投奔袁绍,包括郭嘉当年也投在袁绍帐下。
袁术察觉出天下动荡的局势,带着自己的手下逃离了长安,奔逃到当时东汉人口最多的南阳郡,等待着时局的转变。袁术最强大的时候治下的总计有800万人口之多,而后期的刘备、诸葛亮据有蜀川、汉中,人口都不到鼎盛时期袁术治下人口的十分之一。
袁术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生活上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队士兵都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而袁术临死前想叫厨师给他做条鱼都不可得。
-
诸葛亮腿没毛病,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历史上最强大的六个游牧民族,它们与中原王朝有怎样的恩怨情仇?
你是否对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名字感到好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它们与中原王朝有过怎样的交流和冲突?它们的文化和习俗又有哪些特点和影响?本文将带你一一...
-
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
夷陵之战时,如果魏国打吴国结局会怎么样?...
-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从四品知府的现代定位 清代知府通常为从四品(少数特殊府升至正四品),与现代正厅局级官员(如地级市市长)品级相当。这一层级在官僚体系中承上启下, 既...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
-
天宝十四年,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北境范阳、河东、平卢三镇担任节度使的安禄山,暴露狼子野心,突然率军反叛。 安禄山组织了北方各族组成的15万军队南下,发动了影响唐朝政局的...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哪段史实更接近真相,又为何成三国最大争议?
今天小编要写的内容是三国最大的争议之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到底哪段历史才是真相?我们先回到小说《三国演义》的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一回说曹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