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称帝和士族有什么关系?虽然爱才却得不到才子的支持
曹操封魏公,称魏王,距离登基称帝也就一步之遥,但曹操直到死也没能踏出这最后一步。其实曹操如果铁了心想要称帝,也没人能够阻止他,为何曹操却放弃了这个能够改写历史的机会呢?很多人把其中的原因归结成曹操是受了荀彧的影响,原本曹操以为荀彧是支持自己代替汉室的,没想到荀彧一直忠于汉室,根本接受不了曹操对汉天子咄咄相逼。但荀彧深知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所以选择服毒自杀,可能在荀彧心里他已经认为曹操肯定会在有生之年完成登基,但荀彧此后的作为却让曹操犹豫了。这个说法存在一定的道理,但阻挠曹操称帝最大的障碍其实来源于士族,还有天下的才子。
曹操爱才,所以他推行了唯才是举,其实这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不过曹操的性格却是充满傲气,很多人会觉得曹操不真诚,而且性格难以琢磨,动不动就喜欢大开杀戒。其实曹操并不是董卓那样的人,他所做的每件事背后都有目的,并不是心血来潮不计后果。曹操可以为了铲除异己疼下杀手,但也可以为了真正的人才打破以往腐朽的制度。
其实曹操在当时也算一个“异类”,因为在他的身上缺少文人普遍都具有的一种道德约束。可能这也和朝中官员经常嫌弃曹操是“赘阉遗丑”有关,既然你们都嫌弃我是宦官的后代,那我就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打破这种歧视。所以这也让曹操在思想上更加自由,没那么多束缚。当时的文人都喜欢拿态度说事,往往忽略了能力,曹操正好是反着来。
但就算曹操对天下文人都敞开大门,但他还是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还有朝中士族的支持。因为曹操做事始终缺少一个底线,这也是他最让人胆怯的一点。在曹操的眼里只有成败,不论过程,虽然也还没到不择手段那一步,但也让很多人心里没谱。反而是孙权和刘备那边能让他们更加安心,有道德约束反而能保障安全。
所以曹操既不能让士族安心,也不能让天下名士安心,这就有些失策了。不过愿意辅佐曹操的人依然络绎不绝,但真正的有才之士也是凤毛麟角,或许在曹操身边做事有过人的胆识更为重要。所以曹操就没办法踏出这最后一步,如果真的越过底线导致朝廷动乱,那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了。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历史上最强大的六个游牧民族,它们与中原王朝有怎样的恩怨情仇?
你是否对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名字感到好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它们与中原王朝有过怎样的交流和冲突?它们的文化和习俗又有哪些特点和影响?本文将带你一一...
-
夷陵之战时,如果魏国打吴国结局会怎么样?...
-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从四品知府的现代定位 清代知府通常为从四品(少数特殊府升至正四品),与现代正厅局级官员(如地级市市长)品级相当。这一层级在官僚体系中承上启下, 既...
-
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
-
天宝十四年,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北境范阳、河东、平卢三镇担任节度使的安禄山,暴露狼子野心,突然率军反叛。 安禄山组织了北方各族组成的15万军队南下,发动了影响唐朝政局的...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哪段史实更接近真相,又为何成三国最大争议?
今天小编要写的内容是三国最大的争议之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到底哪段历史才是真相?我们先回到小说《三国演义》的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一回说曹操刺...
-
诸葛亮腿没毛病,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