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时期为什么要管老大叫主公
喜欢的三国的网友们应该会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话说在三国事情有很多的称呼叫法,什么哥哥啊,什么义弟啊,都还是挺不错的,大家也发现了,其实三国时期很多人会管老大叫主公,什么曹操是主公啊,什么刘备是主公啊,还有什么孙权啊,袁绍啊等等这些们老大,那么为什么这个时期的老大都要被叫做主公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主公一词一般都是臣子对君王的称呼。仆役对主人人多称呼。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臣也可以说是帝王的仆役。所以臣子称呼君王为主公也没有错。而且主公这种称呼并不是在三国时期才出现的。主公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主公和家臣其实是一体共生的。双方是互相依存的。而家臣也不是家中普通的仆役。而是为家主里下过大功,并且忠心耿耿获得家主认可的仆役才可以称作家臣。家臣可以说是家里的半个主人。他们是最忠心于家主的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手下食客众多,各个都号称食客三千。而且这所谓的食客其实就是家臣。而主公的称谓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后来在秦末汉初之时,主公一词又开始盛行。就说汉高祖刘邦,在刘邦趁着陈胜吴广起义后,占领沛县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汉初的政治班子就已经开始构建。而樊哙,萧何,曹参等一直追随刘邦的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称刘邦为主公。就拿萧何举例子。原本萧何是当官的,不管社会地位还是职务都比刘邦要高。在刘邦没有开始造反的时候,萧何称呼刘邦一直都是叫名字,甚至有时候还很不客气。但是等刘邦开始造反,而萧何又要追随刘邦的时候,萧何称呼刘邦就一直用主公二字代替。在也没有直呼刘邦的名字。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兵争夺天下。这个时候各诸侯与其臣子之间,又多以尊卑相称,而臣子也多以主公称呼所追随之人。在陈寿所著断代史《三国志》中不论《魏书》还是《蜀书》或者《吴书》,其中均可见到“主公”二字的记载。而三国时期的主公称谓也是从汉代传下来的。我们不管从影视作品还是小说中也都可以看到东汉末年起兵诸侯都被自己的臣子称为主公。
最后有记载的直到唐朝,依旧保留着主公与家臣的称谓。基本上当时上到唐太宗李世民,下到各个侯爵世家,都有自己的家臣。《说唐演义全传》中第五十一回记载,“臣受主公大恩,虽粉身碎骨,难以补报”。而唐代诗人杜牧在《张好好诗》中写道“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由此可见,主公这个称谓在唐朝还是存在的。直到唐后,再无主公一词的记载。
-
天宝十四年,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北境范阳、河东、平卢三镇担任节度使的安禄山,暴露狼子野心,突然率军反叛。 安禄山组织了北方各族组成的15万军队南下,发动了影响唐朝政局的...
-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从四品知府的现代定位 清代知府通常为从四品(少数特殊府升至正四品),与现代正厅局级官员(如地级市市长)品级相当。这一层级在官僚体系中承上启下, 既...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
-
夷陵之战时,如果魏国打吴国结局会怎么样?...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哪段史实更接近真相,又为何成三国最大争议?
今天小编要写的内容是三国最大的争议之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到底哪段历史才是真相?我们先回到小说《三国演义》的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一回说曹操刺...
历史上最强大的六个游牧民族,它们与中原王朝有怎样的恩怨情仇?
你是否对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名字感到好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它们与中原王朝有过怎样的交流和冲突?它们的文化和习俗又有哪些特点和影响?本文将带你一一...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
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
-
诸葛亮腿没毛病,为什么总是坐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