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伐吴的是诸葛亮不是刘备,结果会怎么样?
蜀汉对吴的讨伐,一直都是很多人讨论的一件事情,毕竟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此之后刘备病逝,而蜀国与吴国再一次结盟联合对抗魏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继续维持。不过,如果蜀国带兵的人并不是刘备,而是诸葛亮,那么这场战役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首先说结果,如果诸葛亮伐吴,那么结果也未必就是蜀国取胜,为什么这么说?刘备伐吴的原因,是要给关羽复仇,关羽死在吴国的手上,这一点一直让刘备耿耿于怀,他终于对东吴出兵,为的就是给关羽报仇,可没想到张飞却在行军之前身亡,凶手又逃到吴国,刘备再一次把这笔账加在孙权头上,心中自然是焦急万分,想要速战速决。
但是诸葛亮并非如此,他与关羽和张飞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如果是诸葛亮领兵,他可能根本就没有讨伐的意愿,就算是被迫领兵,不得不去打一仗,诸葛亮也不会像刘备那样心急,将军队撤到林中避暑,给了对方放火的机会。诸葛亮如果要扎营,必定会心思缜密,挑选好地方,不给东吴任何机会,也会做好防备,防患于未然。
还有,诸葛亮虽然在后世被《三国演义》神化了,实际上并没有小说里面那么厉害,但是真实的诸葛亮也不会差到哪去,陆逊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当然还是会更加在意,也会更加忌惮一些的。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诸葛亮坚定伐吴的基础上,但实际上诸葛亮并不是伐吴的拥护者,相反,他一直都不赞成对吴国出兵,他知道这样对蜀国没好处。
历史上也是如此,刘备战败之后,诸葛亮还是在想尽办法与吴国修好,蜀国和吴国就像是一个人的双足,失去了任何一个,都会对人的行走造成很大的困难,魏国强大,他们如果单打独斗是很难的,联合在一起才会有更大的可能性。所以说如果换成诸葛亮,蜀国还是未必就会取胜,即便是取胜,也一定还会和吴国修好。
-
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
-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从四品知府的现代定位 清代知府通常为从四品(少数特殊府升至正四品),与现代正厅局级官员(如地级市市长)品级相当。这一层级在官僚体系中承上启下, 既...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哪段史实更接近真相,又为何成三国最大争议?
今天小编要写的内容是三国最大的争议之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到底哪段历史才是真相?我们先回到小说《三国演义》的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一回说曹操刺...
-
天宝十四年,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北境范阳、河东、平卢三镇担任节度使的安禄山,暴露狼子野心,突然率军反叛。 安禄山组织了北方各族组成的15万军队南下,发动了影响唐朝政局的...
-
诸葛亮腿没毛病,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历史上最强大的六个游牧民族,它们与中原王朝有怎样的恩怨情仇?
你是否对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名字感到好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它们与中原王朝有过怎样的交流和冲突?它们的文化和习俗又有哪些特点和影响?本文将带你一一...
-
夷陵之战时,如果魏国打吴国结局会怎么样?...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