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对着侄子季明被砍下的头,写“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但凡小时候练过一些毛笔字的,基本上都知道“颜真卿”的名字,因为我们每个习字之人的启蒙字帖,大多都是颜真卿的字。不过颜真卿这个人留下的,还真的不仅仅是他的字。
出生于盛唐黎明
颜真卿出生的年代,是公元709年,正是盛唐到来前的黎明。颜真卿的祖籍是山东临沂,出生在长安(今西安)。
不过让颜真卿引以为豪的并不是首都户口,而是他的家世渊源:颜真卿一脉的始祖,是大名鼎鼎的颜回,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五世祖是南北朝时的颜之推,有《颜氏家训》流传于世;曾伯祖是颜师古,初唐著名儒学家、经学家。
公元734年,25岁的颜真卿登进士第,开始步入官场,做了监察御史。这个官级别不高,才正八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纪委监察部门巡视组的一个科级干部,但权限不小——看到有不公平、不公正的事,都可以参一本。
后来,颜真卿升职到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不过,颜真卿如果真的在这条业务线上一直干下去的话,我们现在是几乎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的。能青史留名的人,总是因为有一些普通人不具备的东西。
创造颜体
让颜真卿流芳百世的,首先当然是他的字。颜真卿练字,最初学的是褚遂良的楷书。褚遂良位列“初唐四大家”,他的字对颜真卿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不过让颜真卿更上一层楼的,是“草圣”张旭。
当然,颜真卿向张旭学的是楷书,他甚至弃官投到张旭门下,潜心学习。最后,颜真卿集两大家之长,融会贯通,开创了一代书法名体——颜体。
宋朝的范仲淹在他的《祭石学士文》写道:“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所谓“颜筋柳骨”之名,由此传世。
千古祭文:《祭侄文稿》
但是天下书法里面最动人的作品《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以后对着他侄子季明被砍下来的头的时候创作的,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可是对颜真卿来讲宁可没有那一篇书法。而我们读到最后,看到“携尔首榇”,还有“魂而有知”的时候,会看到颜真卿痛心到极点。
那是公元755年,繁华一时的大唐帝国其实已经进入了崩盘的前夜。
那一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终于撕下了恭顺的面具,起兵造反。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颜真卿镇守的平原郡,属于安禄山的势力范围。安禄山其实早就注意到了颜真卿,想知道他会不会成为自己起兵后的绊脚石。颜真卿心知肚明,于是每天和各路宾客驾船饮酒,吟诗写字。安禄山通过线报了解到情况后放下了戒备,认为颜太守毕竟只是一个读书人,不足为虑。但事实上,颜真卿一直在暗暗招募兵丁,储备粮草。
在颜真卿的率领下,17个郡在同一天宣布效忠朝廷,起兵勤王。勤王军队很快聚集了二十万兵马,并奉颜真卿为总盟主。原本只是一介书生的颜真卿,瞬间就完成了角色转换。在接下来与叛军的各场战斗中,颜真卿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统帅力和果敢力,配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屡立战功。
而同为颜氏一族,颜家的子孙在这场关乎大唐国运的平叛战中,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安史之乱爆发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是常山太守。和自己的堂弟一样,颜杲卿也立刻举兵勤王,与颜真卿结为同盟,誓死抵抗叛军。但是,就在抵抗的第二年,颜杲卿在关键的土门一战中被叛军击败,颜杲卿一家三十余口被俘。
叛军先是把刀架在颜杲卿年仅十几岁的儿子颜季明脖子上,要求他立刻投降。颜杲卿不从,叛军手起刀落,当即将颜季明斩首。颜杲卿随后被叛军押送到洛阳交安禄山亲自审问。
当着安禄山的面,颜杲卿痛斥叛贼,安禄山大怒,下令将颜杲卿“节解”——一种将人四肢骨骼肢解的酷刑。随后,颜杲卿一家被抄斩。两年之后,战事稍缓,颜真卿托人寻找自己亲戚的遗骸,最终颜杲卿一家三十余口,只寻到了颜季明的一颗头颅。
面对自己侄子的头颅,颜真卿悲愤难抑,研墨铺纸,奋笔疾书,写了一篇不到300字的祭文。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祭侄文稿》。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时,完全没有把它当作一部书法作品来写。而且因为心情极度悲愤,情难自已,全文有很多错误之处,涂涂抹抹,甚至连用墨都不讲究,全文仅蘸墨7次,第一笔蘸墨后连写53字,一气呵成,这也导致全文多处枯笔,让人更感苍凉。
但恰恰是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这部作品成了千古名作——大开大合,笔锋圆转,恣意灵动,浑然天成。尤其是那种悲愤苍凉之意,被融入笔法之中,力透纸背。如果说王羲之醉酒写《兰亭集序》之后自己也无法复制,那么颜真卿悲愤之下写的《祭侄文稿》,同样无法再写一篇。
而这篇《祭侄文稿》也成为如今书法界公认的“天下三大行书”之一,列于《兰亭集序》之后,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三大行书”中的另一篇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由于《兰亭集序》真本已经失传,所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祭侄文稿》真本堪称无价之宝。
在历史上所谓艺术的名作,大概都是最痛的东西,因此面对这些艺术,我们在赞美的同时却有一种不忍,觉得这是用生命换的,如果是用生命换得,你很难去称赏不已。
-
陆抗羊祜真正军事才能如何?能否跻身三国顶级统帅?...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古罗马豪横的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华,还有奇葩的“羽毛消化法”...
-
天宝十四年,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北境范阳、河东、平卢三镇担任节度使的安禄山,暴露狼子野心,突然率军反叛。 安禄山组织了北方各族组成的15万军队南下,发动了影响唐朝政局的...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哪段史实更接近真相,又为何成三国最大争议?
今天小编要写的内容是三国最大的争议之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到底哪段历史才是真相?我们先回到小说《三国演义》的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一回说曹操刺...
-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从四品知府的现代定位 清代知府通常为从四品(少数特殊府升至正四品),与现代正厅局级官员(如地级市市长)品级相当。这一层级在官僚体系中承上启下, 既...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河南卫辉府为何清朝比明朝大了一圈?是因为这个镇失去了应有功能...
-
诸葛亮腿没毛病,为什么总是坐轮椅?...
-
夷陵之战时,如果魏国打吴国结局会怎么样?...
历史上最强大的六个游牧民族,它们与中原王朝有怎样的恩怨情仇?
你是否对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名字感到好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它们与中原王朝有过怎样的交流和冲突?它们的文化和习俗又有哪些特点和影响?本文将带你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