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处
唐•杜甫《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注释
破:破坏。春:春天。深:形容草木茂盛。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国家已被战争破坏,只有山河还依然存在;春天的城市里,草木茂盛,景色一片阴森暗淡。“城春草木深”,城市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如今却草木茂盛,形容荒凉残破没有人烟。这两句诗常用来形容屡遭战乱骚扰的城市,残破而荒芜。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
题汉祖庙李商隐 乘运应须宅八荒, 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 项羽何曾在故乡! 【注释】 1、汉祖庙:汉高祖刘邦庙。在徐州沛县东故泗水亭中(刘邦曾为泗
-
她是甄宓,有人说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说叫甄姬,《三国志》只称甄氏。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笔上,这个比貂婵还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国最大的悲剧。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②芳菲:盛开的花,
-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品赏析【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简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
-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汉语文字】约法三章 【汉语拼音】yuēfǎsān
-
一盘散沙造句十则
-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
-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作品赏析【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
芝士和培根打架谁会赢? 答案: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