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瓜田李下的意思|故事|典故|出处|近义词|造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发表于:2021-04-30 23:49:36阅读:396
“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出处
南宋·郭茂傅《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解释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 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释义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附:《君子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示例
《北史·袁聿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造句
比喻只要是处于是非、麻烦之地,想要不受到别人猜疑、怀疑,也很困难!所以为了避免受到别人猜疑、非议,最好能够尽量避免瓜田李下的窘境,以免招受别人来对付自己的困扰。而且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近义词
瓜李之嫌
典故一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典故二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建都于邺)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空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 。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故事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出处
南宋·郭茂傅《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解释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 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释义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附:《君子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示例
《北史·袁聿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造句
比喻只要是处于是非、麻烦之地,想要不受到别人猜疑、怀疑,也很困难!所以为了避免受到别人猜疑、非议,最好能够尽量避免瓜田李下的窘境,以免招受别人来对付自己的困扰。而且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近义词
瓜李之嫌
典故一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典故二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建都于邺)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空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 。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故事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猜你喜欢
-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
-
一网打尽造句九则
-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缅想古人增叹惜,飒然云树满岩秋。
-
升学阖院喜; 启步九天欢。 十年学子苦; 半世父兄恩。 智慧源于勤奋; 天才出自平凡。 春色常昭志士; 才华乐奉勤人。 青春有志须勤奋; 学业启门报苦辛。 自古风流归志士
-
周匡物简介|生平
-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
一钱不值造句六则
-
萤火虫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传说是腐草所化,也有人说是死后的灵魂化成,因此从一诞生就带上了浓浓的悲悯意味。流萤飞舞,美丽之余,总是有一丝孤寂和悲凉。于是被中国的古典文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写
-
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楼台先得月 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 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中秋节的月亮----光明正大 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
最新推荐
- 空中楼阁|空中楼阁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捕风捉影|捕风捉影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下一句|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
- 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后起之秀|后起之秀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知恩图报|知恩图报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拔山举鼎|拔山举鼎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自食其果|自食其果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鸡犬不宁|鸡犬不宁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骇人听闻|骇人听闻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热门推荐